12月13日,2019年全国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办。大会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7个首批国家级创新团队、23个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负责人,代表们围绕凝练特色、方案梳理、以群建院、团队建设等领域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深度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李亚平教授主持,张开江副校长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联系中心盛鸿宇秘书长介绍了会议召开的目的,希望大家共同搭建共享平台在双高建设方案、第二批国家创新团队建设、国家一流金课、“互联网+”大赛、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师能力大赛等方面携手前行。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孙晓雷教授建议方案修改既要凝练特色也要量力而行,一句话一个简介都要斟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丁明军副校长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学院院长蔡建军教授都分别提到以群建院,用好财政部的国拨经费和省财政的配套经费。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蔡铁教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信息中心主任李圣良教授等七位专家针对项目课程和1+X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徐建俊教授主持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规范建设环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卓国锋老师介绍了人工智能专业(群)前期分工编写情况,610217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群)的体系化设计从智能硬件、智能系统、智能制造方面开展。核心课程参照工作体系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即对接产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遴选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将所选内容科学序化形成体系。由于610217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群)的技术与服务领域相对宽广、学生数量和学习需求更加多元,因此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不应像单个专业那样呈线性逻辑,而是要在体系内形成网状逻辑结构,做到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底层公共(通用)能力平台以高教社即将出版的《人工智能基础》为通识基础,面向必学、应知、应会,中层融合(交叉)能力平台面向关键岗位的特定能力和素质,高层核心(拓展)能力平台面向岗位群的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胡光永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伦理和道德》的报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王新强老师做了题为《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规范课程建设》报告,上海尚强俞鑫总经理针对专业群诊断和改进做了数据分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邱晓华教授强调了教学载体对学生掌握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杨美霞教授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松老师也分别介绍了学院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物联网、软件技术以群建院的迫切要求。
arm陈炜博士、华航唯实周曙红销售总监、北京联合大学盛鸿宇老师分别从智能硬件(嵌入式、物联网、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智能系统(5G智能网联、大数据、区块链、软件技术)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对双高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教学载体的预算和方案进行了细化。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53家企业入驻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园,观看了北京联合大学的“AI小红军&女排人工智能”,体验了垃圾分拣和AI3D智能打印。
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华航唯实基于coral的人工智能综合创新平台。该创新平台包含工业机器人、离线式语音识别、智能无人机,涵盖了人工智能多个场景的应用。每一部分都能单独开展有关人工智能的相关教学,可以应用于模拟无人驾驶有关原理的验证,同时能帮助检验学生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标注和决策能力。离线式语音识别模块,编程操作简单扩展性强,可进行二次开发,识别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图像识别模块采用Python语言开发,学生可通过实践逐步学习Python语言开发技巧,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该平台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个整体,既能互相配合又能单独使用,所有代码和电路原理图开源,方便扩展和二次应用。该创新平台适合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机电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应用教学,同时也可以用于开展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相关院校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为社会及行业企业培养更多人工智能人才。